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现在我们企业里的年轻人工作几年就去考公务员了,我问他你在企业拿的工资比政府还高,为什么要跳槽呢?他们说还是公务员的地位高。”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江西泰豪集团董事长黄代放在参加全国政协工商联界别小组讨论时讲的一个故事。黄代放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希望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我非常同意,希望民营企业也能更有尊严”。
黄代放的发言在民营企业家委员中得到了共鸣。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很多舆论都担心中国是否出现“国进民退”的局面。
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呼吁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给予更公平的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过去一年,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受伤最重,同时还面临门槛高、融资难和负担重等诸多问题。有调查显示,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
此前,在经济界委员的联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说:“非公经济36条已经公布5年了,但是民营企业‘非禁即入’的原则,仍未得到贯彻落实。”
2005年,中国政府出台“非公经济36条”,首次提出了民营经济在行业准入方面“非禁即入”的原则,即除去法律中明确禁止其进入的投资领域之外,民营资本都可进入。但在实际情况中,该条款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
此外,融资难也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东信集团董事长张泽熙认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措施还要“沉下去”。金融危机后,很多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而大型银行机构救援不及,应大力发展基层金融机构。
“民间金融业土生土长,对周边情况很了解,谁家有困难,还贷能力如何,都能有一个直接的了解。在贷款手续方面也能予以变通,草根经济需要草根金融的支持。”张泽熙说。
迈过了准入和融资这两道“门槛”的民营企业仍不轻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它们的对手有时是央企这样的“庞然大物”。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工商联主席张元龙说,国有企业去年取得13000多亿元的利润,成绩很不错,但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没有边界”,在竞争性的领域要限制国企的发展。
“能不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是现在民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民间资本的渠道如果都堵死了,那么只可能涌入股市、楼市,造成经济虚高。”张元龙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建议,央企应退出房地产市场。他认为,央企的特殊使命是执行国家的重要经济功能,主要从事同国家安全、重大资源密切联系的重大产业,而非参与国内的一般性市场竞争。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但政协委员们相信只要提供良好的环境,民营企业仍将“茁壮成长”。辜胜阻建议,政府应降低创业门槛,让中小企业“快生长大”,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同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改革审批制度。
谈到民企的融资困难,辜胜阻呼吁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放开民间资本对金融的市场准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贴息贷款,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最近已释放明确的信号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4日在参加民建与工商联界别的联组讨论时说,新形势下,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始终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它继续健康成长。”黄代放说。
上一主题:盯上联众 陈天桥定位全球网游平台商
下一主题:掌握主动 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