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提升员工素质是政工干部的责任
[发布时间:2012-08-25 08:26:25 点击率:]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是党务政工干部的重要职责。我认为,提升员工素质应突出抓好“理想、信念、道德、能力”四个方面的建设。

一、正确认识四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人都是有理想的。就一般员工来讲,他们的最初理想是找份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进而盼望事业上有所进步。因此了解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因势利导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员工素质第一位的任务。

当然,实现理想须经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劳其筋骨,并且能够挺得过来,就必须靠信念来支撑。所谓信念,就是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都要经得起摔打、忍得住屈辱、耐得住寂寞,咬得紧牙关。这是远大理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说,信念是理想的力量源泉,理想是信念的有力引擎,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企业职工要想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就要以孙悟空西天取经般的精神,敢于经受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在艰难困苦中磨练意志,在挑战极限中砥砺品质,为最终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精神准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撑,但道德高尚却是对人的基本要求。从理论上讲,道德是区别于法律的一个政治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人们遵守和执行的一种制度规定性,是不依人的意志而改变的。而道德则是通过舆论的力量,依靠内心感悟和对是非曲直的判断,促使人们自觉遵循的一种软约束力。为此,孔子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孟子强调要“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都告诫人们,要讲道德,守纪律,自觉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方能以德立身,以智成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吸引和美色诱惑更加强烈的环境中,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能不能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自觉守住道德底线,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败。因此,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党务政工干部的权利与责任。

再就是能力。能力是人的体力、智力、技能的综合反映,是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资治通鉴》开宗明义地指出:“德,才之帅也;才,德之技也。”是说,德与才相比,德是灵魂,是主导。而才是肢体,是手段。无论什么时候,才永远受德的支配。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作指导,才气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就可能越大。所以,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用人方针。但是,只强调德而没有才是干不成事的。干不成事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难以进步。从这个角度上讲,才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和方面。由此可见,理想是信念的源泉,信念是理想的引擎,德才是实现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缺一不可。

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员工素质提升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知能力。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基础,政治坚定是事业有成的关键。为此,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员工的头脑。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规范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要大力开展企业精神培育和企业理念渗透,教育引导员工按照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创新环境,营造氛围,通过企业文化造势,包括环境刷新,达到人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熏陶和影响人的目的,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二是坚持岗位创建,推进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的本质是管理,企业文化只有与管理相结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和管理相结合,就必须从岗位入手。通过建立岗位标准,提高岗位技能,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推动技术进步,这才是加强党建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是改善心智模式,鼓励自我超越。要大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鼓励员工敢想、敢干、敢试和敢于担当。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同志是不是德才兼备,关键看行动,看表现。只有牢固树立创先争优意识,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获得显著业绩,才能得到组织的认可。如果通过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将每个员工都培育成优秀员工、“金牌员工”,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实现了,那么,政工干部的责任就算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