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其实,在西部菜都重庆市潼南县,这种华丽转身的企业还不是少数。据调查,截至今年6月,重庆市已有2800余家主城企业将资本从城市转投农村种养殖业。
一个房地产商的转型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凤明说。10多年前,他和两个高中同学一起,做起了房地产生意。2006年,在房地产业务做得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突然想到了收手,转而去做生态农业。2008年10月,他的重庆农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潼南正式开张。该公司在太安镇罐坝、柏梓镇朱家坝先后建立了两大生产基地,承包土地5000余亩。
蔬菜利润是否超过房地产?姜凤明不直接说,只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房地产的利润目前平均在20%左右。”他说,土地费一般占销售价格的40%左右,建筑成本占20%左右,销售成本约占5%,另外还有配套设施的打造、环境的打造、管理成本等约占5%,再加上10%的税收,因此,搞房地产开发最终的毛利约为20%。
而种植蔬菜,他举了一个白菜的例子说:一亩地的种植成本,包括租用土地的费用、种子农药、人工等在内,约为1000元;而一亩地的产量可达1万斤。如果行情较好,比如去年我们每500克卖到了四五毛钱,那么收入就是4000元到5000元。而这,只是一个季节的收入。
“正常情况下,种菜纯利润应该在30%以上。”农龙公司总经理张成云透露,这个数字远远超过房地产业的利润。张成云透露,去年公司蔬菜销售毛收入3000万元。支出大头只有两个方面,一是按每亩300公斤三级稻谷支付地租近300万元,二是聘用农民工支付工资720万余元。
“当然,按传统模式种菜赚不到太多钱。”姜凤明说,必须对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减少中间环节,增加附加值。
潼南县蔬菜产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农龙公司以蔬菜种植为主,正向科研及检验检测、冷藏保鲜、深加工、物流配送、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产业延伸,致力打造“从土地到餐桌到观光休闲养生”的完整产业链。
2800余主城企业投资农村
据重庆市农委介绍,重庆市蔬菜产业将有巨大发展空间,到2015年,全行业将形成1000亿级蔬菜产业链。
发展蔬菜不仅成为重庆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对于企业来说,这也绝对是一个可口的大蛋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2800余家企业从主城商海转身投资农村市场。他们当中,不仅有叱咤风云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有富甲一方的矿产企业,还有蜚声国内外的餐饮企业,其业务包括蔬菜种植、水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到2015年,整个重庆市规划种植蔬菜1100万亩,总产量达到1800万吨以上,全行业形成1000亿级产业链,建成我国重要的冬季蔬菜优势产区和高山蔬菜基地、全球最大的榨菜种植加工基地和火锅调料加工基地,成为我国的蔬菜生产强市。
上一主题:美国前商务部高官来华开网店
下一主题:两化深度融合 打造行业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