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宜宾江安努力打造“川南美酒之乡”
[发布时间:2012-09-24 09:00:49 点击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化人先南迁昆明,后齐聚宜宾,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便是其中之一。他曾任教于江安国立剧专,闲暇常饮江安浓香型白酒,感觉此地的酒甚好,于是由衷地写下了“江飘万里香,安得太白尝”的赞美诗句。

  江安县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地带,以盛产浓香型白酒闻名于世。该县出土的石刻品酒图实证,其酿酒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在四川省把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列入“十二五”规划之后,宜宾相应规划了打造千亿白酒基地,江安县遂被纳入该基地布局。该县提出发挥酒类资源优势,建设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全力打造“川南美酒之乡”,积极融入“中国白酒金三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酒类产业迅速发展,

  其一,加强领导。该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酒类产业促进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酒类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建立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负责人联系重点酒类企业制度,并首次把酒类产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三个文明”目标考核。县委书记虞平表示,我们对打造“川南美酒乡之”充满信心。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家园说:“江安酒类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政府必须加大引导和扶持的力度。”

  其二,制定县域白酒产业规划。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强做大酒类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据江安县政府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县长刘刚介绍,该县近期目标是:“全县白酒产量力争达到5万吨,酒类企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7亿元以上。全县白酒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力争达到4户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力争达到1户以上。全县白酒企业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力争达到3户以上,其中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力争达到1户以上。县内酒类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件以上,四川省名牌产品1个以上,四川省著名商标2件以上,全县白酒商标品牌达到10件以上。”围绕这一目标,江安按照全省“7+3”产业规划和建设川南经济高地的战略部署,强力推进已列入全省“1525”工程的江安阳春工业园区建设。该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东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其三,资金扶持和奖励。从2009年起,该县每年将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酒类产业发展。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酒类中小企业,实施“亿元企业”培育计划,酒类发展资金、贷款贴息、酒类文化培育资金等重点用于培育“亿元企业”。建立品牌发展奖励制度,引导企业从基酒发展道路逐步转向品牌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华夏春、故宫、宝峰潭等知名品牌,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知名品牌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2万元、1万元、0.5万元。该县还与宜宾和正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县政府入股500万元,带动担保公司为县内中小白酒企业提供融资担保5000万元以上,破解酒类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宜泉酒业1500吨/年基酒项目已经投产,华夏酒业1万吨/年白酒、树楷酒厂3000吨/年基酒等一批白酒技改项目正加快推进。该县对酒类企业用地、用水优先保障,鼓励酒类企业申报龙头企业并予以奖励,对县内企业获得市级及以上技改补助和贷款贴息的,县级按企业获得资金的50%予以配套。近两年,该县白酒技改项目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通过技改扩能,全县白酒产量从原来的几千吨猛增到3万多吨,实现产值6亿元。该县大力扶持酿酒原料基地建设,通过订单农业发展红粮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优质酿酒红高粱、糯米、大米、玉米、小麦的种植,目前全县已发展优质红粮2.5万亩。

  目前有酒类生产企业43户,窖池3344口,规模以上酒类企业11户,在全市十区县中排名攀升至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