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李兆基创业:当年1000元闯香港
[发布时间:2008-11-21 00:00:00 点击率:]

    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对李兆基而言,他坚信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至于说做大生意,最重要的是计算精确。生意额大,牵涉的本钱和盈利大,一出一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

    香港富豪李兆基眼光敏锐,他很早就认为地产大有可为,于是全力以赴进军地产业,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带着1000元到香港闯天下

    李兆基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顺德。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小小的李兆基,常常去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幼对做生意就不陌生。

    起初,他被银庄的钞票迷住了。看着各种各样,大捆小捆的钞票出出进进,他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赚上几捆钞票呢!渐渐地,他业务上也入行了,兜里也装进了一些钞票。就在他开始懂得怎样赚钞票的时候,他又似乎觉得光赚钞票没用,可他又离不开钞票。

    1948年,银庄开不下去了。李兆基跟随父亲来到香港。银庄的经历使他最熟悉兑换业务,于是,他便到文咸东街泗利金号等几间金铺“挂单”,开始买卖外汇和黄金。当时澳门有黄金专营权利,李兆基便与何贤等在澳门有一定势力的人合作,在黄金买卖中大展拳脚,终于掘得了第一桶金。

  

    “三剑侠”借势合作进军地产

    1958年,香港商界三位能人“誓师结义”,他们是李兆基、郭得胜、冯景禧。他们同另外5位股东,组成“永业企业公司”,首先买入沙田酒店,红红火火地经营起来。

    到了1963年,“三剑侠”索性“甩掉”其他股东,三人合作组建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三剑侠”经过5年的合作,积累了地产经验,有了新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誓与其他地产公司一较高低。别人开发地产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用地,即使兴建住宅楼宇,也多往大型屋村或豪华住区发展。但新鸿基却看准了中小型住宅楼宇,这正适应了工商业的急剧发展及青年一代组建家庭的特点,因此,新鸿基的地产事业一日千里。

    1972年李兆基辞去新鸿基总经理一职,只留任副主席。三剑分家,李兆基获得大约价值5000万元的地盘和物业。

    1973年3月,香港股票大崩溃,地产也陷入低谷,李兆基瞅准行情,立即将赚来的钱抛出,趁旧楼价格和土地价格大跌,迅速进行收购。实物总比钞票令他更放心。  

    创建恒基兆业独自展翅

    1975年,李兆基终于开创了自己的王国——恒基兆业有限公司,李兆基任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1981年6月,李兆基抓住股市牛市和地产高潮的大好时机,一举将恒基兆业地产公司上市集得资金10亿港元,充实了资金实力,从而在紧接而来的股市、地产低潮中平稳地度过了不景气一关。

    1988年,恒基兆业集团再次改组,恒基地产收购了永泰建业。并将永泰建业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按1988年底市值计算,已有36亿港元之多的市价,堪称大型上市公司,与恒基地产并列为恒基兆业集团的两大公司,成为李兆基的左膀右臂。

    链接

    李兆基的生意经和财富观

    李兆基的成功,当然希望延至下一代。所以他教儿子有自己一套,他说:“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闲,不思勤奋,是失败之源;放纵自己,轻佻浮躁,早晚会闯祸;凡事不可忘本,饮水而不思源,后果堪虞。”  

    赚够钱才有能力捐献

    李嘉诚曾经表示,至少会把1/3财产捐给旗下的慈善基金。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另一超级富豪、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被问到同一个问题时说,会考虑将部分财产捐给名下的慈善基金,但所捐财产占身家的比例则未有认真考虑。李兆基指出,当业务及事业正处于发展期时,需要有多一些“筹码”,正如打仗一样,子弹要够多,这样收获才会多一些,当收获达到相当水平时,便有能力做出更多的捐赠。  

    做善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1982年,李兆基与多名富豪成立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为中国培训人才,估计逾1.4万人受惠。

    李兆基说,他目前在内地进行的一个山区扶贫计划,主要目标是要为农民提供培训,农民掌握技能后,便可到城市谋生。每培训一个农民,得益的不止是他一个人,而是一个农民家庭。该计划估计培养10万农民,但受惠人数可能达100万,每个农民培训费约1000元。

    恒基副主席林高演则补充说,过去两年,李兆基透过名下慈善基金向香港7间大专院校做出捐赠,金额达数亿元,未来一年,在内地的捐赠会多一点,捐款金额约3亿元。(摘自《世界创业实验室》 向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