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两广中烟合作涉入深水区 跨省重组提速
[发布时间:2009-02-18 00:00:00 点击率:]

  陈辅 

  两广中烟合作涉入深水区。

  刚刚过去的2008年,广东“双喜”品牌卷烟147万箱总量中的21万箱在广西生产,这对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经年,且有“烟草诸侯经济”之谓的行业而言,无疑是个异数。

  记者了解到,两年后,在广西加工的双喜卷烟将达到50万箱以上。作为广东中烟(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主力品牌的双喜,其跨省生产,正是广东中烟与广西中烟(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跨省重组的硕果。

  2008年5月16日,两广中烟正式拉开烟草行业省级工业公司联合重组序幕,其双向持股模式,则被外界认为对其他后进跨省重组事项具有一定“普适性”。  

  广东“双喜”广西造  

  中国卷烟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烟草税收与地方财政高度相关,卷烟异地生产就意味着地方财税利益的某种让渡。事实上,双喜跨省生产已有5年之久,试探性地步步深入各方利益交汇点。

  2003年底,广西就开始生产广东的卷烟品牌,但一直到2005年,产量都仍徘徊在几千箱水平。2006年,双喜迈出跨省联营加工第一步,“定向整合”数量大幅突破。

  所谓“定向整合”,特指国家烟草专卖局(业内习称国家局)建立全国统一卷烟大市场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中国烟草“双十”目标—形成十几个大品牌、组建十几个大企业。

  烟草行业长期僵化的地方利益格局,长期掣肘“定向整合”。国家局着力将利益引导至行业高度、企业层面。

  国家局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刘敬如近期对外披露称,“国家局在经济运行考核体系、计划指标等方面都将给予一定的倾斜,以引导卷烟工业企业更加有序地实施跨省联合重组。”

  “计划指标”!两广中烟在此找到了兴奋点。

  广东中烟总经理李根基称,“双喜品牌的市场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200万大箱。但是,广东中烟全部的卷烟生产计划指标只有200万箱,不可能全部用来生产双喜。不进行跨省联合重组,目标根本不能实现。”

  中国烟草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以量定产,且实行“计划指标有偿转让制”激励跨省重组。

  品牌卷烟异地加工对产品品质有一定风险。广东中烟对此作出了技巧性安排:开发特制醇香双喜,专门在广西生产,专供省外市场,既降低了市场风险,又丰富了双喜的品类。

  依照两广中烟在去年5月份签署的重组协议,作为品牌输出方的广东中烟向广西中烟输入的“双喜”品牌结构要逐年提高,每年单箱税利平均增长幅度不低于5%。

  广东中烟方面表示,“到2010年末,企业发展战略将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跨省联合重组。”  

  双向持股模式  

  “两广通过资本和品牌纽带走在一起,各自仍然保留企业法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董事会不发挥作用,两个企业仍然是分散的。”广东中烟副总经理李世胜早前谈及两广联合发展重点骨干品牌时表示。

  作为董事会重要人物,广东中烟董事长徐王莹对外表现非常低调。但对诸多省级烟草工业公司来说,又几乎是个无所不在的人。

  外界一般认为,学者型官员徐在烟草行业重组中的角色定位重在制度建设。1998年,34岁的北大法学硕士徐王莹就任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体改司副司长,成为该局当时比较年轻的司局级干部。2005年任红云集团首任董事长。

  徐王莹所主导的两广中烟跨省重组却开创出双向持股模式。该模式是由总公司控股,参与联合重组的企业双方实行双向持股。在股权结构安排上,采取“等额投资、不等投资股权比例”的原则,参股比例一般不超过20%。在双方的董事会成员中,广东中烟派出董事2名,广西中烟派出董事也是2名。

  业内人士人评论认为,这些实践,或将为此后的地方烟草整合提供有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