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IT教父”施振荣:中国式管理可蕴涵“王道”精神
[发布时间:2011-07-13 16:04:34 点击率:]

  “王道精神,从西方角度而言就是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加上社会的利益。企业用这样的思维经营,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下苍生’。企业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天下’,也就是自己的利益相关者。但企业身处社会中就要对社会负责,身处环境中就要保护环境,这是所有企业都要做的,这就是企业的王道。”

  □ 徐瑾  

  虽已远离管理中心,但施振荣仍旧是宏碁乃至华人企业的精神支柱,未到完美谢幕之时。外界看来宏大剧烈的人事调整并未影响这位“IT教父”、67岁老人的生活。记者在上海市郊的佘山见到他时,施振荣的气定神闲和周遭的茂林修竹相得益彰——当下,他显然有更感兴趣的事。

  这就是高阶人才培育计划“王道薪传班”,施振荣甚至被外界形容为“破天荒披挂上阵”当了“班主任”。

  据称,这一计划主要针对华人企业领袖与未来领袖,授课人士也是大腕云集,有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许嘉璐、香港大学龙应台等。施振荣甚至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与之管理思想对应的一个契合点:“王道精神”。  

  王道vs霸道

  王道精神,从西方角度而言就是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即指消费者、股东、员工、从上游的银行到下游的经销商,加上社会的利益。企业用这样的思维经营,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下苍生”。

  记者:您特别强调中国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契合点:“王道精神”,能否结合您的实践,谈谈什么是王道精神?

  施振荣: 最初曾想过用“中道”,即中庸之道。但顾问团队认为,“中道”缺乏一个主轴,过于模棱两可,然后改用了“王道”。

  王道精神,从西方角度而言就是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即指消费者、股东、员工、从上游的银行到下游的经销商,加上社会的利益。企业用这样的思维经营,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下苍生”。

  企业也是一个王国,不同的是,企业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天下”,也就是自己的利益相关者。但企业身处社会中就要对社会负责,身处环境中就要保护环境,这是所有企业都要做的,这就是企业的王道。

  记者:大家往往觉得经营企业更需要霸道,您怎么看待“王道”的可行性,有没有担心,这样过于理想化?

  施振荣:事实上,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可行吗?因为这一思想现在中国企业界还不是主流,而要成为主流,我认为至少需要三十年。所谓王道精神,源自2000年前孟子主张的“王道”政治。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霸”与“王”的差别在于前者以力,而后者以“德”、以“心”,治政孟子主张将政治与道德合一,“以德行仁,以王天下”。

  目前企业界有一种主流思想,认为企业要霸道才能赢得竞争。我觉得王道并非要丢弃霸道,我们的目标也是要赢得竞争,王道比起霸道,更强调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负责。

  如果不以王道的思维处事,只从自己利益出发就会导致长期不平衡。

  比如人才观念也是王道精神的一部分,除了薪水之外,还要给予员工决策的权利,这样才能促使他们成长,实现他们的成就感——即使这些人才今后不为自己所用,他们也能成为社会的人才,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利益相关者应得的利益。

  企业不赚钱、员工不快乐,企业是有责任的。赚钱是王道,但企业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对社会作贡献。企业不能不赚钱,因为赚钱表示企业做了正确的事情;社会将利润回馈给企业,企业就能够再投资或扩大经营范围,这就实现了企业成长。

  客观环境一直在变化,今天对的方法不一定在明天也能适用,唯一不变始终正确的就是王道精神。我认为,利他是最好的利己。当周围所有人都获得利益而自己是利益的贡献者时,社会必然会给予我回馈,那么我的利益就是永续的。如果我的利益是在周围人的利益不平衡的情况下取得的,那么我的利益就不会永续。

  记者:如何衡量王道精神这一抽象概念?

  施振荣: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效益使用ROE(股东权益收益率)来衡量,而我在评估内部的管理绩效时,就提出了ROH(人力回报率)。这个数字代表着每个人的生产力,这是每年都可以衡量出的。但ROH除了有形的东西以外,还有无形的东西,即员工是否快乐、能力是否增长。其次,我还强调RON(自然资源回报率),即我们投入了多少自然资源,有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与其他产业、其他公司、自己过去相比是否有进步,是否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

  东方vs西方

  中国现在正在崛起,经济力量在逐步增强,但要赢得西方的尊重,归根结底必须提出一个新的模式让他们口服心服。借用龙应台的话说就是:“文化力量崛起”。

  记者:您提到,希望王道精神影响华人企业甚至西方企业,但事实上,现代东方管理思想主要来自西方,甚至主流思想还是西方的。

  施振荣:确实,我们的许多观念都源自西方。陈明哲教授(即将接任国际管理学会主席的美国达顿商学院教授,编者注)希望王道思想能够影响全世界,我个人认为,这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先从华人企业开始,使这一思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当通过这一思想使得我们的自然资源报酬率高过西方时,那么,这一思想自然会成为主流。

  记者: 您谈到王道思想来自中国,事实上,日本企业或许是比较早借鉴东方文化并运用于管理的,比如涩泽荣一提倡“利义合一”,稻盛和夫提倡“利他主义”。您怎么看不同文化下的管理思想?

  施振荣:王道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本身与人乃至整个社会相关,我们先做的就是要形成共识。未来王道精神会形成一个像西方式的系统,使其容易为人了解,并且能很快收到效益,最后得以大量推广来影响世界。

  美国也有奉行王道的企业。比如英特尔,看起来十分霸道,但实际上这不是霸道而是霸气,它不断推出新技术,使得消费者以及利益相关者获利,当然也有人受到冲击,但从一个更大的使命层面上来说,它做到了利益相关者的平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平衡,即一旦发现某个人的贡献增加或减少,立刻就做出调整。许多不平衡是一种动力,因为有了不平衡,才有需要全力追求的东西。

  三十年前,我就确定一定要学习西方,但归根结底我还是一个华人,会更多地利用华人的资源,否则我与美国企业竞争就一定会输。那时,我就提出了除主流的欧美日之外的第四种模式,也就是形成我们自己的模式。

  这第四种模式可以看做中国式管理,现在大陆和台湾都存在,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不仅要扎根中国,还要通行世界。日本式的管理管全世界是不成功的,美国式管理目前为止是最成功的,欧洲式管理也有一定的自身优势。目前中国式管理还不是国际化的管理,我们提出王道精神,就是希望看到,有一天中国式管理可以走向全球。